深受客户的青睐!
全国咨询热线:18330990691

开云体育 开云平台徐工集团20年基业长青下一步 奋斗奔向世界级

发布时间:2023-08-30 21:34:11 人气:

  梅地亚中心。在徐工集团成立20周年的纪念活动仪式上,徐工集团董事长、委书记王民正式对外宣布了徐工集团的5个世界级方向,一是有巨量规模;二有全球化的品牌形象;三有技术变革的显著贡献;四有独特的发展战略和运营模式;五有职业化、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顶级人才。

  徐工集团成立于1989年3月,目前经营规模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第14位,中国500强企业第168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84位,江苏省装备制造业首位已,连续20年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首位。“徐工”是行业首个“中国驰名商标”,徐工装载机是“中国名牌产品”。 徐工集团分别于1993、2008年两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徐工集团委2006年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组织”称号,董事长、委书记王民当选为十六大、。

  徐工集团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中心城市——徐州。徐州历来有“五省通衢”之称,陇海、京沪铁路在此交汇,是我国最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京杭大运河从该市北郊流过,公路四通八达。煤炭、电力工业极其发达,为徐工的发展提供了极其便利的交通和能源条件。

  徐工集团是1989年由当时的“三厂一所”为核心层组建而成,即徐州重型机械厂、徐州装载机厂、徐州工程机械制造厂和徐州工程机械研究所。

  徐州重型机械厂——1943年5月,伴随着抗日战争的烽火,徐工集团下属企业中历史最长的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的前身──徐州重型机械厂,诞生于山东省莒南葫芦沟,初名为华兴铁工厂,当时是一个修理简单枪械和弹花机的兵工厂。1953年5月,工厂从新海连市新浦(现连云港市)迁至徐州,与徐州实业公司铁工厂、大力铁工厂合并,从此在徐州安家落户,曾以“徐州农业机械厂”为名。1953年生产出徐州市第一台工作母机——35吨倾斜式冲床,1954年开始生产双轮双铧犁,1957年开始生产塔式起重机,工厂从农业机械开始向起重机械发展。1958年,工厂的产品结构发生了大的变化,工厂规模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至58年底,全厂职工已发展到2680人。1958年10月2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同志来徐州视察,当他看到徐州农业机械厂已经具备重型机械产品生产制造能力时,提议将厂名更名为“徐州重型机械厂”并欣然题写厂名,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2004年9月。

  1962年,徐州重型机械厂接受一机部五局下达的Q51型5吨汽车起重机的研制任务,仅用半年时间,产品就试制成功并通过了国家鉴定。从此,徐州重型机械厂将汽车起重机确定为发展主业。1963年,Q51型5吨机械式汽车起重机研制成功,并通过一机部签定并批量生产。Q51起重机以稳定、可靠的质量赢得用户的信誉,成为名牌产品。1963年以后的近20年间,徐重都是以Q51为主导产品。

  1967年,徐州重型厂研制成功Q2-10型10吨液压汽车起重机,标志着徐重汽车起重机从机械传动发展到全液压传动。1968年受总后勤部委托,研制成功Q2-5H型5吨液压汽车起重机,为改善当时的部队装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73年,徐重为使液压汽车起重机向系列化方向发展,开始试制8吨液压汽车起重机。1974年,重型厂试制成功16吨液压汽车起重机。1975年,8吨、16吨汽车起重机专用底盘试制成功,填补了我国不能生产中大吨位起重机专用底盘的空白。

  七十年代,国内第一台QY16液压汽车起重机研制成功,并达到一等品标准,标志着徐州重型机械厂实现了汽车起重机由机械传动向液压传动的转型,这也是徐重正式进入现代工程起重机行业的里程碑。1980年,徐州重型机械厂引进日本16吨汽车起重机底盘和上车散装件,开始了对外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先后引进消化了日本多田野、三菱、日产、加藤公司汽车起重机和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全路面汽车起重机设计、制造技术,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技术水平不断提高。1981年以后,徐重汽车起重机底盘形成了批量生产,解决了中大吨位起重机依赖进口底盘的被动局面。1980年开始,徐重改变小而全的生产方式,开始专业化生产,成为国家定点生产5-50吨液压汽车起重机及其专用底盘和其它工程机械的专业厂,产品有QY12、QY20、QY32、QY40、QY50、上下车和QYD10立杆吊、JC6搅拌车、QY8A、QY25汽车起重机,1986年,徐州重型机械厂成为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家过亿元企业。1987年,QY16汽车起重机销往美国,是国内同行业首次打入美国市场的产品,开创了我国16吨汽车起重机向发达国家出口的先例。

  徐州工程机械制造厂——1948年9月27日,“济南美丰磅厂”在济南市天桥北丹凤街正式挂出厂牌,这一天,后来被正式确定为徐州工程机械厂的建厂日期。1949年9月工厂迁到徐州市永安街,1954年起,工厂由单一的制造磅秤,发展到生产工矿机车、水泵等机械。后更名为徐州工程机械制造厂,1958年搬迁到矿山路4号。1960年开始,徐州工程机械厂有了自己的定型产品——压路机。首先生产10 t蒸汽压路机,1962年开始生产2Y6/8型、2Y8/10型压路机,1966年试制成功YL9/16型轮胎压路机,填补了我国轮胎压路机设计和制造方面的空白。1966年徐州工程机械厂自行设计并试制完成了3Y12/15型三轮压路机和3Y6/8型、3Y8/10型小三轮压路机。1966年和1974年分别制造出600t和1600 t水压机各一台。 1975年试制成功ZL435型装载机 。

  1981年徐州工程机械厂试制成功2Y8/10A型新两轮压路机并于当年投入批量生产,同时试制成功并生产了YL6/10型轮胎压路机。这一年出口压路机124台,创历史最高记录。1982年开始生产3Y14/16型三轮压路机和YZS0.6型手扶振动压路机。1983年开始生产3Y18/21型三轮压路机、YZ2型振动压路机和YZJ10型振动压路机。1985年试制成功YZZ8型组合振动压路机和YL20/25型轮胎压路机,引进瑞典的具有8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CA25型、CC2型1两种型号的振动压路机,并开始了国产化生产。1985年,生产压路机730台,装载机10台,产品吨位达到9047 t,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高记录。

  徐州装载机厂——始建于1949年,厂名为“徐州顺和汽车修理行”,1951年公私合营后,经营业务不断转变,产品不断更新,厂名几经更换,从汽车拖拉机修理,到农机产品制造。1981年开始试制生产装载机,1987年9月更名为徐州装载机厂。该厂1983年开始生产装载机。1983年,从ZL40型装载机起步,先后开发研制了ZL40系列、ZL50系列、ZL30系列、ZL10、ZL15、ZL16、ZL20、ZL25、ZL60、ZL80,形成了额定载荷一吨至八吨的ZL系列装载机。1985年起,该厂采用技贸结合的方式,先后从日本川崎重工株式会社引进了KLD85Z、KLD95Z较大型轮式装载机,从美国盖尔公司引进了883全路面伸缩臂装载机、SL4610型滑移转向多用途装载机,实现了产品的多样化。

  徐州工程机械研究所——其前身是徐州市机械设计研究所,1982年2月组建,主要承担机械工业产品的设计、定型和技术开发、技术改造。1984年3月更名为徐州工程机械研究所。1989年与“三厂”一起为核心层组建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公司。

  在政府的推动下,1989年将当时的徐州三大主机厂和一个研究所(徐州重型机械厂、徐州工程机械厂、徐州装载机厂和徐州工程机械研究所)取消法人,并整合基础零部件厂于1989年7月28日成立了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公司。正是这种从松散型向集团化的转变,使徐州工程机械发展的特色得到充分发挥,聚合成了整体优势。

  集团成立后,通过多次内外部资源调整重组和优化组合,在发展壮大原三大主机的基础上,又先后调整生产了混凝土机械、路面养护机械、筑路机械等主机生产企业,具备了液压件、驾驶室、回转支承、驱动桥、齿轮箱、专用底盘等基础零部件的生产能力,完善了力矩限制器、结构件等基础零部件配套体系。1990年7月30日,国家机电部机认定徐工集团为大型一类企业。1992年2月,江苏省体改委批准徐工集团为江苏省第二批股份制试点企业。1993年12月19日,徐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993年1月13日,徐工集团技术中心被国家经贸委、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首批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994年1月1日,徐州工程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运行。

  1995年7月27日,徐工集团经国家经贸委、江苏省政府批准,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定名为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经营班子。1996年8月28日,徐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4种在深圳证卷交易所挂牌上市。199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120家试点企业集团。1997年7月,成立了徐工集团进出口公司。1998年,成立了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家博士后工作站。

  1989年到1999年,徐工集团为了实现低成本扩张,先后收购兼并了蚌埠起重机厂、蚌埠柴油机厂、泗阳铲运机械厂、靖江叉车厂、徐州纺织机械厂等七家企业。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承担社会责任,徐工集团托管了徐州特种汽车总厂、徐州通域集团等资不抵债的企业。经营规模由成立时的3.8亿元,发展到1998年的37亿元。

  1999年,徐工集团经营班子调整,王民但任集团董事长、委书记。1999年实现营业收入一举突破50亿元,转变了连续几年在30、40亿徘徊的局面。此后徐工集团迈上了超常规持续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2000年4月29日,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南京办事处代表信达、长城、东方等四家与徐工集团签订了债转股协议,正式确定债转股总额为67021.35万元。2002年10月18日徐工集团债转股新公司——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成立。2003年被江苏省列为82家国企改制试点企业,从此,徐工集团启动了向国内外寻求战略工作。

  徐工经营班子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及时转变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从过去靠规模、靠速度,转变到靠技术、靠品质、靠精细管理来拓展徐工发展之路的经营思路,充分借助集团整体资源优势,深入推进差异战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业务流程,优化主机与基础件协调发展的专业化体系,突出优势主导产品、丰富产品生产线、拓展产品新领域,打造零部件自主品牌。通过集团内部不断重组和裂变,优化主机与基础件协调发展的专业化体系,支撑了集团的快速发展,取得了超常规持续高速发展的好成绩。为突出工程机械核心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徐工按照以工程机械和专用车辆为核心产业的发展战略,通过合并、出售、股权多元化等多种方式,精主干、剥辅助,聚主业、去枝杈,2000年以来,按照国家、省、市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精神,通过“主辅分离”对下属中小企业和经营实体进行了一系列的产权制度改革,完成56家中小企业的改革改制,涉及资产近20亿,人员近9000人,另外注销了100多家“三无”小公司。通过精干主业,使公司的工程机械和专用车辆核心业务得到明显强化和提升。

  徐工集团2003年实现营业收入154.4亿元,销售收入125.8亿元,成为国内行业第一家双超百亿的企业。2004年6月19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徐工集团的“徐工”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全国工程机械行业首个驰名商标。2005年,在江苏省委、省政府指导支持下,在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的帮助下,徐工集团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 签订了债转股回购协议。2004年6月28日,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BL)”和“世界经济论坛(WEF)”共同组织评审并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出炉,“徐工”品牌以77.58亿元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最有价值的品牌。2005年8月6日,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BL)和世界经理人周刊联合主办的世界品牌大会上发布了200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徐工”以80.6亿元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最有价值的品牌,比2004年77.58亿元增长3.02亿元。

  从1999年到2009年,徐工集团的经营规模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内部机制不断优化,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主机和零部件核心业务得到明显强化,质量和效益取得了质的飞越,国际市场不断拓展。公司营业收入从成立时的3.86亿元到2003年超过100亿元,徐工用了14年;由百亿到200亿的跨越,用了三年;而由200亿跨越300亿、400仅仅各用了一年时间。徐工集团历经20年的发展,经营规模已经裂变了100多倍。

  徐工集团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原徐州重型机械厂)是有着66年历史、现有职工3000余人的企业,也是徐工的支柱性企业。就是这么一个有着辉煌历史、为徐工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在上世纪九十代中后期遇到了极其艰难的发展困境,企业因连续六年大幅亏损,甚至于濒临破产。1999年开始徐工集团新的领导班子对重型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对重型提出了战略整合、“三高一大”(即高端、高科技、高附加值和大吨位)等发展战略。重型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了长足的发展,产品序列从单一的汽车起重机到全路面起重机、汽车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混凝土泵车和高空消防车五大类别,营业规模从1999年的3亿元,到2008年快速提升到150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从18%到60%,海外市场占有率从零到30%,企业不仅走出了困境,而且将国内的竞争对手远远甩在了后面,成为中国大型臂架类机械装备的标志性企业,位列工程机械行业主机制造公司首位,成为行业单个企业销售冠军和国际起重机行业重要的竞争力量,起重机销量不仅全球第一,2008年综合经济效益指标一举超过国际老牌起重机制造企业德国利勃海尔公司跃居全球榜首。

  徐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在深交所公开发行。从2005年起集团经过详细分析、研究,决定对其实施瘦身轻装一体化战略整合,打破分公司的组织架构,实施扁平化管理,压缩机构、精减人员、调整战略、加大改造。2008年已经产业明显效果,开始走向上升的通道,管理人员、组织机构精减了三分之一,经营规模和效益也实现了快速增长,压路机市场占有率保持行业首位。

  近几年通过重组裂变设立的几个企业,在徐工内部发展机制的促动下,得到了快速成长。徐工筑路机械公司成立三年,规模已达8亿元,主导产品平地机、路面铣刨机居行业第一,旋挖钻机、水平定向钻机进入行业前三。徐工随车起重机和徐工特种工程机械两个企业规模也都超过了3亿元,主导产品随车起重机、衍架式桥梁检测车居行业第一,小型装载机居行业第一,挖掘装载机居行业第三。

  2008年,徐工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08亿元,实现利税30.1亿元,实现利润21.5亿元,出口创汇8亿美元,职工人均收入达到47354元。

  徐工集团从1989年创建时的汽车起重机、压路机、装载机三大主机产品,到如今主导产品包括工程起重机械、压实机械、铲土运输机械、筑路机械、路面及养护机械、挖掘机械、混凝土机械、小型工程机械、高空消防设备、桩工机械、工程机械专用底盘等14大类、240多个品种的系列工程机械主机,自卸车、牵引车、重型载货车等系列重型卡车,以及驱动桥、回转支承、液压件、变速箱、驾驶室等基础零部件。70%产品为国内领先水平,20%产品达到国际当代先进水平。徐工汽车起重机、压路机、平地机、摊铺机、登高平台消防车、随车起重机、桥梁检测车、稳定土路拌机、挖掘装载机等九大主机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工程机械油缸、驱动桥、回转支承三大零部件产品市场占有率居首位。

  徐工所涉足的除机械制造产业外(包括工程机械、重卡和零部件三大板块,工程机械为主导板块,占总规模的比例近90%),还包括服务性产业即工程机械融资租赁业务,虽然租赁板块去年才组建租赁公司,目前在整个经营规模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目前,徐工的整体规模高居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之首,领先第二名2倍以上,占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1/10以上,占徐州市工业总产值的15%。在徐工的带动下,徐州工程机械产业对徐州市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30%

  总结、回顾徐工集团所走过的20年成功道路,在产品及产业发展上主要有三大经验:一是始终紧紧围绕工程机械这一核心主业;二是形成了行业最宽广的产品线和最齐全的系列化产品门类;三是加快培育多品种、小批量的各类工程机械主机和核心零部件产品。产业聚焦和产品集中发展的战略及在工程机械行业多年的拼搏历炼,不仅让徐工在市场上始终出拳最快、最准、最有力,更让徐工不仅在国内市场牢牢确立了领先者的地位,而且在国际市场也开始崭露头角,成为跨国公司强有力的挑战者。

  徐工集团成立20年来,尤其是1999年以后的10年,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升级、改革改制、市场营销、产品出口、品牌建设、企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成就斐然,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品牌。

  徐工以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为目标,充分发挥集团整体优势,不断加快建设集团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国家级技术中心建设,形成了行业最具实力的研发体系。

  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上,徐工不断调整、优化、整合内部技术资源,各分子公司都充实和调整了相应的研发机构,形成了快速响应市场的较强研发能力。聘任了50位技术专家,有2000多名科技人才工作在科研岗位,拥有一支强大的科研开发队伍,其中包括150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经验丰富、能带领团队承担科研任务的主任设计师队伍,涵盖工程机械总体设计、结构分析、液压、传动、智能控制、试验测量等各个学科,在行业中保持了领先。公司技术中心在437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比中,以总分87.8分名列全国第15位,在工程机械行业和江苏省的第一位。成立了国内同行业第一家博士后工作站,并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士后工作站,先后已有9位博士后进站工作,先后完成了8项尖端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6篇,出版专著3部,并为课题的后续研究培养了人才。

  围绕掌握世界级核心技术的目标,徐工持续加大技术投入,今年研发经费占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近年来每年都有10种左右新产品被确定为国家级新产品或列入国家级、省级火炬计划项目。2008年获得国家专利受理14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9项,今年上半年获得国家受理专利63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年均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项25项,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近20项。2005年以来徐工有七项成果获得了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自主研发的RP1250沥青混凝土摊铺机、QAY25全地面起重机、全地面起重机产业核心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等三个项目等先后荣获国家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去年,公司完成了500吨全路面起重机、800吨履带式起重机、68米高空平台消防车、K系列装载机、HB44B混凝土泵车、RP600S沥青洒布摊铺机、XR250旋挖钻机等共78项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的新产品开发。去年,继国家863项目智能化路面机械项目之后,徐工的大型移动式起重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又被列入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将获得政府重点资金支持。

  近年来,徐工形成了500吨全地面起重机、130吨汽车起重机、450吨履带起重机、52米混凝土输送泵车、68米登高平台消防车等在行业中领先的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并攻克了其中的许多关键技术。此外,公司还完成了包括XD系列振动压路机、K系列装载机、RP系列洒布摊铺机、XAP系列拌合站、EC系列履带式小型挖掘机、101H全液压铣刨机、XG360连续墙设备、18m桁架式桥检车、垃圾压缩运输车、垃圾压缩站、800型大型稳定土厂办站、G系列小型装载机、大吨位起重机油缸等几十个新品研发。2008年,徐工集团持续加大自主创新投入,重点围绕20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突破了一批占据行业制高点的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

  2002年,徐工率先开发出我国第一台全路面起重机---QAY25吨全路面起重机,成为当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十大亮点”之一,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徐工QAY50吨全路面起重机参加了德国慕尼黑工程机械博览会,引进国际工程机械行业的轰动。2007年徐工全地面起重机产业核心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再次荣获国家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现在徐工集团已拥有从25吨到500吨系列全路面起重机,不仅取代进口,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形成批量出口,2008年徐工全路面起重机产业规模达到了15亿美元,彻底打破了德国垄断全路面起重机的格局。徐工牌装载机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徐工牌压路机为“国家免检产品”,汽车起重机、压路机、装载机、平地机、摊铺机、消防车、混凝土泵车等主导产品均为全国用户满意产品。2004年徐工集团被授予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称号。

  徐工从2005年开始,投入6亿元资金在中国机械行业率先建立起试验研究中心,以集团优势整合全公司技术资源,搭建企业自主创新的硬件平台。针对工程机械的特点,建设了智能控制实验室、液压实验室、动力传动实验室、结构实验室、整机实验室、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中央控制室等六个专业性实验室,拥有试验台20多个,功能覆盖基础零部件和主机。试验研究中心通过开展基础零部件、系统和整机的试验研究,提升了技术体系从开发向研发转变。实验室运行以来,攻克了油气悬挂技术,支撑了徐工全路面起重机产业发展;开展了大量基础零部件可靠性试验,提升了主机的可靠性;建立起了徐工集团基础零部件技术标准规范体系,设立了零部件准入门槛。分子公司研发机构和试验研究中心分工协作,初步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自主创新为推动力的研发流程和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了产品和零部件的可靠性,为用户提供可靠的优质产品。

  2009年,备受关注的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建设项目完成总体规划和项目立项,并列入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获得政府先期资金支持5000万元。今年研究院已投入建设,项目总4.34亿元,项目完成后将承担徐工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全新产品设计、零部件开发、产品性能检测等功能,构建出适应公司战略发展要求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创新平台,加速徐工与世界标准、核心技术的接轨步伐,吸引国际化人才,造就国际化的科技人才队伍。

  从2007年开始,徐工经一年多的诊断、咨询、调整、架构,徐工集团管控体系和整体平台建设已取得明显进展。

  2008年公司突破了困绕企业多年的改制瓶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确立了国有控股、打造自主品牌、构建新的上市融资发展平台的路径。本次整体上市计划启动于2008年6月,是根据徐工集团发展的战略要求,为大力推进徐工集团改革改制,充分体现国有资产的资本市场价值,提高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保护者利益,将徐工机械所属的徐工重型以及其他工程机械核心业务、优质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徐州工程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徐工科技),实现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核心业务的整体上市,通过业务和资产的整合以及管理流程的再造,提升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而实现徐工集团做强做大、带动徐州市工程机械和专用车辆快速发展的战略目标。 为配合本次整体上市工作,公司聘请了资深的财务顾问、律师和审计、评估机构,经过大量复杂、精心的前期准备工作,重组方案于2008年9月份正式对外公告, 2009年2月份获得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的有条件审核通过。2009年6月23日,徐工集团资产重组上市工作得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的批准,这标志着徐工集团成功搭建了一个资本市场平台。

  本次整体上市,徐工机械用下属徐工重型以及其他工程机械核心业务、优质资产认购徐工科技非公开定向发行的322,357,031股股份。认购后,徐工机械合计持有徐工科技507,208,973 股股份,占徐工科技总股本的58.47%。证监会在核准徐工科技定向增发的同时也豁免了徐工机械的要约收购义务。

  徐工机械整体上市获得批准后,公司正在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进行相关资产权属关系的变更和相应的调整。通过徐工科技定向增发,实现徐工机械整体上市是徐工集团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徐工集团将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加快做强做大的发展步伐,实现2015年1000亿的战略发展目标。

  2008年,徐工在完成战略管控体系论证、职能流程细化设计的基础上,徐工新成立了采购部、信息化与管理部、市场部,海外事务部、物流公司正在加紧筹建当中。在强化公司已有的战略、审计、运行控制、人力资源职能,调整重构研发和自主创新职能的同时,还相继推进了进口物资集中采购、财务集中管控、信息化统一规划建设等职能集中,大宗物资集中采购、出口业务集中统一管理等工作也已全面启动。2008年徐工进口物资集中采购规模达16.5亿元;在年初原材料大幅涨价的情况下,有28家供应商降低了供货价格;24家供应商改变了付款方式,节约资金占用5000万元,并提升了徐工整体议价和紧缺配套件的采购能力。

  徐工集团信息化工程(“4321”工程)项目经过5个月的实施,2009年7月8日成功上线家核心企业,实现管理、信息2轮驱动和1个目标。项目于2009年2月2日正式启动,经过短短的5个月时间,圆满完成了集团本部和下属最大分公司──重型机械公司的实施和系统切换任务,实施范围涵盖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资金和预算管理,采购管理、物流库存,销售管理、生产管理、产品数据管理PLM,数据仓库以及企业门户在内的多项主要业务功能的实施和上线。此次覆盖集团上下的全价值链解决方案将帮助徐工实现企业的管理思想由目标管理转向企业价值链的管理,使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与组织管理活动,都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与价值链增值展开,为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树立了新的管理标杆。

  近年来,徐工不仅关注制造能力的提高,更加关注制造工艺水平的提升,项目更具前瞻性,项目实施快,进度快,效能高,技术改造进入快速实施阶段。近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额近20亿元,是徐工成立以来强度最大的时期,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和更新高精尖设备,不仅提高了整体制造能力,同时产品制造工艺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确保生产出有竞争力的、高水平的整机和零部件产品。。特别是“十一五”期间规划的重点技改项目2007年均加快了实施进度,全年在建项目16项,实际完成6.5亿元,同比增长15.7%,体现出强度大、进展速度快、项目效益好的特点。2008年近2.1亿元用于起重机、履带吊、混凝土泵车、高空消防车四大产品规模化技术改造,不仅满足了市场对大吨位轮式起重机资源的紧张需求,而且使混凝土机械拥有了从研发到结构件等关键件生产,从装配到调试检验的独立制造体系,同时也为履带吊快速抢占市场,做到国内第一,作好了重要准备。徐工科技建设金山桥开发区新厂区,使资源进一步整合,配套结构更加优化,一体化管理和核心制造能力更加突出,将生产出有竞争力的、高水平的整机和零部件产品。2008年徐工在建项目18项,实际完成10.24亿元,同比增长57%,完成年度预算计划的128.9%。固定资产4.9亿元的履带吊金山桥厂区和固定资产近1亿元的随车起重机新厂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有效突破了履带吊、随车吊产能瓶颈,形成了履带吊、泵车和随车吊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新模式。

  2007年徐工重庆公司去年6月在祖国的大西南首次完成异地建厂,装载机等产品已经批量投放市场,为徐工拓展西部市场发展布下了一颗重要的棋子,迈出了战略性的一步。

  2008年7月,徐工多年的重卡战略构想终于变成现实,徐工以1.7亿元受让春兰汽车60%的股权,正式进入重卡领域。南京徐工汽车公司加快了国Ⅲ产品的切换,已有25个型开云APP 开云官网入口号的国Ⅲ产品通过国家目录公告,还有部分型号即将通过公告;宽体驾驶室系列车型正在全力开发,为随车起重机的底盘配套已经开始试装;营销、服务和质量管理三个体系加快完善,已全面恢复生产并形成销售。

  2008年徐工以收购外部资产的方式,快速形成了挖掘机公司制造能力和研发能力的基础,新组建的挖掘机公司,正全力推进徐工自主品牌、具有先进水平的大、中、小全系列液压挖掘机的研制。

  2008年10月,徐工租赁公司通过国家审核,正式成为融资租赁试点企业;公司还与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江苏银行就共同出资组建租赁公司达成协议,目前正全力推进筹建工作,为进一步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成为工程机械租赁标杆性企业铺平了道路。

  徐工还继续加大了基础零部件技改的力度,工程机械变速箱、驱动桥、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2008年,以高铁施工设备为主的徐工“铁路一号工程”项目集团通过论证决策,2009年开始全面推进,年内出样机并投放市场。徐工风电设备、物流等新的产业正在加紧研究和探索,这些都必将成为公司千亿产业框架的重要支撑。

  徐工是一个开放型的企业,企业内部既有国有企业,也有合资企业。徐工吸引了世界工程机械行业著名的卡特彼勒、利勃海尔、克鲁伯、美驰等13家美国、德国、日本的国际化大公司,与徐工合资建立了企业。

  “徐工集团的优势不仅仅在于它的整体规模,最有竞争力的是它有较完善的基础零部件配套体系,这是国内其它企业所不具备的。”这是前不久一位工程机械行业内企业负责人的感言。

  徐工集团经过19年的发展,其日趋完善的基础零部件配套体系在行业内的优势日益凸显,为行业所瞩目。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国际工程机械制造业大国,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基础零部件水平差距较大。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如液压元器件、发动机、传动系统、控制元器件等大多依赖进口,工程机械主机中零部件进口成本占制造成本的40%以上,行业接近70%的利润被进口零部件吃掉。

  大力发展基础零部件产业成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徐工集团作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发展历程中一直坚持了专业化生产体系的发展之路。从1989年组建集团的起步开始,就围绕主机的发展,依托徐州长期形成的工程机械制造基础,建立了液压件、驱动桥、回转支承、齿轮箱、液压阀锁、专业底盘等基础零部件企业,逐步形成了主机、基础零部件协调发展的专业化生产体系。

  近年来,徐工不断加快零部件发展,与美国、德国组建合资企业生产驱动桥和回转支承,2007年3.4亿元的“提高液压缸质量和能力技改项目”已经建成投产,一个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高中压液压油缸、阀锁以及成套液压系统生产基地在徐工兴起。目前,徐工除主机企业外,基础零部件企业如徐工液压件有限公司、徐州美驰车桥有限公司(合资)、徐州罗特艾德有限公司(合资)、徐工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底盘分厂等规模和效益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在徐工发展历程中,围绕主机的发展,逐步发展了液压件、驱动桥、回转支承、齿轮箱、专业底盘等基础零部件,逐步形成了主机、基础零部件协调发展的专业化生产体系。尤其近年来,徐工不断加大零部件的研发投入,生产的液压油缸、回转支承、驱动桥、工程机械底盘以其质优可靠在市场销量均居行业首位,其它如驾驶室、工程机械轮胎等也具备较高水平。不仅充分满足徐工内部配套,还大量为国内同行配套并进入国际市场,徐工回转支承、驱动桥、工程轮胎等均为国内主机企业提供配套,其回转支承还是目前国内风力发电业中质量最好、销量最大的产品。

  2007年,徐工液压件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超过4亿元,徐州罗特艾德公司销售收入超过8亿元,徐州美驰车桥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专业化生产各类工程机械及特种车辆用车桥的公司。目前,徐工积极引进的发动机项目也即将签字。基础零部件的不断发展壮大,使徐工在国内同行业中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力地提升了徐工集团产品场竞争力。图为徐工液压件有限公司在国内最大的液压油缸生产线。

  徐工集团提出了加快国际化经营、打造“徐工”国际知名品牌的发展思路,在国际化战略推动下,集团专门组建了徐工进出口公司,统一全集团的出口和国际化采购业务。徐工已在世界各地发展了近100家徐工代理商,为全球用户提供全方位营销和售后服务。

  以贯彻标准为龙头,持续提高质量管理和保证能力,贯彻实施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ISO10012等国际标准,构筑了企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计量管理等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工作体系,内部有15个企业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主导产品汽车起重机、装载机、压路机、平地机等22种产品通过了欧盟CE认证、美国SAE标准和俄罗斯Goast认证。

  继2005年徐工产品出口在行业率先突破一亿美元之后,2006年首次突破2亿美元,2007年实现出口创汇达5.6亿美元,增长125%,接连实现翻番增长,在国内同行业处于大幅领先的水平。2008年,徐工经受住了国际市场骤然起伏、大起大落的考验和历炼。在徐工整体战略的推动和协同共进下,充分集中资源,持续加大投入,全力开拓市场,使产品出口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全年实现出口创汇突破8亿美元,占全年主机产品销售收入的31%,汽车起重机、装载机、压路机、平地机等主机自营出口持续保持了行业第一的位置。

  2008年徐工在发展中地区市场尤其是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地区市场在快速扩张,巴西、伊朗、俄罗斯、阿曼等的市场增幅都在200%以上,成为产品出口的主要增长地区,同时在欧洲等发达地区市场也在稳步增长。2008年12月,徐工波兰装配厂建成并即将投产,这是徐工在海外布局和产业化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伴随着海外市场规模的持续做大,公司海外营销体系、服务体系建设也在持续强化。通过筛选、考核、评价、淘汰,目前海外代理商达到55个;波兰、哈萨克斯坦、伊朗等地区的备件中心相继投入使用,初步缓解了售后服务和配件供应的瓶颈问题。

  同时,充分利用国内外工程机械展会的时机,高调亮相,强势登场,展示形象和实力,国内的几大展会上都是最耀眼的明星;1992年3月12日,徐工集团作为国内行业第一家首次参加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国际工程机械第23届博览会,从1992年、1995年、1998年、2001年、2004年、2007年连续参加六届慕尼黑展会。同时还积极参加美国拉斯维加斯展、法国巴黎展、俄罗斯莫斯科展、巴西机械展、阿联酋迪拜工程机械展等知名展会,从一开始图片参展到实物飘洋过海送展,一年比一年规模大,一年比一年产品优,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徐工产品已经销售到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论是在国家重点建设工程,还是在世界各地的建筑工地,都能看到徐工的工程机械的身影,徐工的产品已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正为国家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徐工也以自身的技术实力,在世界工程机械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为中国制造企业走向世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89年徐工成立时,注册了“徐工”商标及其英文缩写XCMG,包括“徐工集团”及其英文缩写都注了册。

  徐工商标为正方形蓝底,由三个白色等腰形组成,外缘六边形,内组成一个倒三角。

  标识寓意:正方形即四方、天下、世界各地,意为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蓝色即海洋、五湖四海;白色即清白无暇;六边形,形为螺母、螺帽,工厂之意;三个等腰形代表三大主机厂;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意为徐工长期发展,倒三角形意为高速旋转的陀螺,(企业文化模式的一种,即陀螺文化模式)企业核心价值观(理念层)是陀螺的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具有动态的适应能力,陀螺越大,重心越稳,质量越高,旋转越快,轴心与惯性盘必须向匹配,影响陀螺速度的方面就要去改革,深化改革、持续改进是陀螺旋转的动力源。

  徐工品牌发展经历三各阶段,即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社会品牌阶段。在品牌建设上,徐工面临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整合品牌。

  徐工成立时的核心层企业“三厂一所”都是些传统的国有老企业,文化背景、文化底蕴、文化风格也不尽相同,虽然把它们组织到了一起,但仍存在各自的思维定式,组织上的统一没能解决思想上的割据。集团成立前,各分子公司就成功完成了多个品牌的铸造,如起重机的“海虹”,压路机的“路友”,装载机的“三友”等八个品牌。尤其是三大主导产品的品牌,在各自的行业中和国内市场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随着产品种类的增加,徐工必须在多品牌战略和单一品牌战略之间做出明确的选择。经过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与分析,徐工决策层最终选择了单一品牌战略。

  单一品牌更有利于集中资源和投入,降低品牌培育的成本。徐工的产品尽管很多,但均属于工程机械产品。“以工程机械为核心”是徐工一直坚持和强化的发展战略。但是在品牌的整合上,徐工并没有一蹴而就,而是采取了过渡性的稳妥策略。从集团成立到2001年之前,徐工三大主导产品在保留原有品牌的同时,加上统一的“徐工”品牌标识,如汽车起重机在突出“徐工”商标的同时,还在车尾保留“海虹”标志。但是在徐工整体品牌宣传上,重点推介“徐工”牌。

  随后,徐工的形象广告在央视新闻联播后的黄金时段强势亮相,“徐工徐工,祝您成功”以朗朗上口、亲切自然,充分体现徐工的成功是建立在用户的成功之上的经营理念,一炮打响,传遍大江南北,成为全国民众耳熟能详的广告语,从此徐工走入全国百姓视野。

  2001年之后,“徐工”品牌已经形成较大影响,时机已成熟。为更有利于发挥徐工集团的整体优势,更有利于集中资源和投入,降低品牌培育成本,徐工集团确立了“徐工”作为全集团统一的品牌标志。

  2002年11月5日-8日,第一届上海宝马国际工程机械博览会(bauma china 2002)成为徐工统一品牌后的首次集中演示。徐工集团强势登场,六大类18台套展品占据了1000多平方米的展区,起重机、压路机、装载机、摊铺机、推土机、平地机、旋挖钻机、水平定向钻、混凝土泵车、铰接式自卸车等庞大的产品群均统一“徐工”标识、统一颜色,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凸显了徐工集团强大的整体实力,成为整个展场最引人注目的亮点。

  在此届展会上,徐工的出色表现使参观者深刻感受到,只有徐工才具备与国际工程机械巨头相抗衡的实力,徐工是当之无愧的国内行业排头兵。从此,徐工多品牌并存的局面彻底改变,“徐工”品牌由此一炮打响。

  围绕品牌建设,徐工不断加大企业形象宣传力度,连续多年在主流媒体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以及各地方电视台投放形象和产品广告,尤其是近年来加大了投放力度,先后冠名凤凰卫视《军情演播室》和《凤凰直通车》,并通过各类报纸、杂志、路牌等媒介,大力宣传企业形象和产品。

  品牌统一以后,徐工又制定出符合国际标准的企业技术标准,使三大主导产品在技术性能上和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可靠性上都有了质的提高,徐工的产品上了一个新台阶,主要主机产品统一以徐工品牌亮相市场,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益。在2004年,徐工商标荣获中国工程机械首个“中国驰名商标”,“徐工”牌装载机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5年,“徐工”品牌经国际权威机构评定价值达80.06亿元,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高居榜首。

  徐工在自身的发展中,始终担当着社会的重责,是担负着重任在大步发展。成立20年来累计实现利税100.8亿元,累计吸纳各类就业人员23300人。

  徐工集团通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浓厚的国有企业文化积淀,形成了较强的企业文化软实力。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形成了强大的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徐工多次对企业文化体系进行整合,逐步完善了徐工企业文化的理念识别系统,目前已形成了以“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为核心价值观的一整套为广大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5、发展战略:巩固和提高公司在工程机械行业的竞争优势,大力发展专用车和核心零部件。

  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徐工集团在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回报社会,热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徐工在徐州丰县贫困乡建立了“徐工春蕾班”,资助50多名孤儿完成学业。为徐州遭受龙卷风和冰雹袭击灾区募捐100万元,2006年徐工集团捐赠徐州慈善会1000万元。2007年捐赠了315.34万元用于“一日捐”等社会慈善事业。2008年徐工职工捐建的位于陕西安康贫困山区的“徐工希望小学”竣工建成,已有200多个孩子入学就读。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徐工集团领导和员工心系灾区,积极行动,先后投入18台汽车起重机、5台压路机、4台平地机、8辆服务车、2辆指挥车、7辆平板运输车,共计44台(辆)、总价值2792万元的设备,共出动62名赴川抗震救灾救援队队员,成为国内第一支抵达现场的企业救援力量。18日晚,徐工集团在中央电视台“爱的奉献——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上当场宣布向地震灾区捐款1372万元,其中企业捐款1000万元,1.3万名职工个人捐款372万元。此外,徐工2200多名员以特殊费的形式捐款43.49万元。5月25至今,徐工又紧急派出由5台压路机、4台平地机和12名员工组成的第五批救援队奔赴四川绵竹,及时投入到当地3万平方米灾民临时板房的地面平整、铺设和搭建工作,有力地支援了当地灾后重建工作。

  2002年以来,徐工为各类社会公益事业捐款已达4000多万元,为灾区捐衣、物达14万余件。为表彰徐工对社会慈善事业的突出贡献,徐工被授予“徐州市慈善事业特殊贡献奖”和“江苏省慈善之星”称号,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2008年,徐工集团荣获发“中华慈善奖”这一国家在慈善公益领域的最高政府奖,并受到的接见。

  在过去,奋斗的徐工一直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第一位,在未来,徐工将引领中国工程机械奔向世界级。

  徐工发展思路以基于满足世界客户价值需求为导向的战略思想,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加大研究与开发和技术改造的投入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可靠性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引领行业技术进步。通过资本运作,发挥国内外专业人才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和相关多元化战略,优化业务组合,坚持以工程机械为主大力发展专用车辆和核心零部件,沿制造业产业链向两端延伸,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迅速实现规模上的突破。通过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制和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对高管人员和关键员工实施、期权等激励。加快企业转型,保持并增强徐工在工程机械行业中的排头地位,使徐工成为一个极具国际竞争力、让国人为之骄傲的世界级企业。

  ——到2010年,徐工要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销售收入300亿元,出货值10亿美元;实现利税35亿元,实现利润20亿元,人均劳动生产率30万元,人均年收入突破5万元,公司的国际化指数达到20%以上,2010年进入工程机械跨国公司前10名。

  ——到2015年,徐工要实现营业收入1000亿元,销售收入700亿元,出货值20亿美元;实现利税60亿元,实现利润35亿元,人均劳动生产率50万元,人均年收入10万元,公司的国际化指数达到25%以上,2015年进入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5名。

  4.3亿元,加快速度把江苏省(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建设成世界水准、功能强大、技术一流的工程机械主机和零部件研发基地,建设为关键技术研究平台与试验平台。加大研究与开发投入力度,通过与国内外著名公司和院校开展合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主机及零部件的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利用并发挥全球一流技术人才的优势,进行工程机械基础理论、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理论开云APP 开云官网入口以及整机、零部件及系统的原创性技术的研究,通过消化吸收、掌握核心技术,形成设计规范和标准体系,提升徐工自主创新的能力,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使徐工从技术水平、应用水平、开发水平真正达到世界级,在技术上占据制高点,全面引领行业技术进步,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整体上市后,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整合资源,优化业务组合,根据业务优先排序进行投入。加强现有核心业务的市场龙头地位,确保稳健的收入;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业务,提高产品质量、可靠性,从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力争短期内成为新的增长点;在世界范围内加大资本运作的力度,加快对国外高水平研发机构、核心零部件企业和高端市场营销网络的并购,面向全球招聘专业人才并发挥其优势,考虑全球性的采购、全球性的市场和全球化的成本,不断做强做大徐工工程机械主业的同时寻找具有发展远景的业务增长线,实施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和相关多元化战略,沿制造业产业链向两端延伸,包括设计、信息、物流、租赁等现代服务业,价值链向高端攀升,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迅速实现规模上的突破。

  建立以法人治理机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吸纳管理界的知名人士和专家教授加入董事会,设立相应的战略、财务预算、绩效薪酬、审计等委员会,实现董事会议事过程的合理化和程序化。

  推进管理创新,采用六西格玛的方法,寻找产品质量、生产工艺等管理方面的最佳解决方案。将IT与企业战略和业务高度融合,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企业从要素驱动型增长向效率驱动型增长转变,提高公司运营效率和效益。

  合理构建公司股权结构,建立健全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对高管人员和关键员工实施、期权等激励。培育具有全球化管理思维和视野的管理团队,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人才,通过对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与经验等的学习和吸收,实现以价值为导向、以制度流程和文化为战略基点的运营模式,以徐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载体,满足世界客户和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

  回首过去心潮澎湃,展望未来豪情满怀。徐工集团将依托前20年发展的深厚积淀,以“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为核心价值追求,按照建设世界级企业的宏伟愿景,紧贴市场,锐意改革,创新开拓,快速发展,永保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的位置,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振兴、为中国经济建设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开云体育 kaiyun.com 官网入口开云体育 kaiyun.com 官网入口





返回列表 推荐新闻